|
买车,且慢!德国黑科技引入中国,充电一次跑2千公里时间:2024-04-06 06:06:23 新中华报-中国红新闻讯(记者 华七妹)当地时间4月5日,由一场“投资中国”推介会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行,德国联邦议院德中议会小组主席、前副议长、前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出席会议。 会上,由德籍华人KANGKAI MA领衔研发的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低廉成本固态钠硫电池全自动连续生产工艺项目成为关注焦点。该电池应用于小型轿车,充电一次可跑2千公里,与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标称”充电一次可跑500公里相比,简直甩开了三条街。 据介绍,该项德国专利工艺集合德国在高真空、全自动、核物理、磁悬浮等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对目前固态电池研发的一些误区加以改进,在一些技术短板方面实现诸多创新和重大突破,提出了离子印刷和多孔集流等新概念,可实现钠硫电池在全真空环境中的全自动连续生产,成本低,产能高。 该生产工艺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正与中德两国多所高校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和试验产线。预计今年底可出设备样机和电池样品,明年底具备量产能力,并计划与产业基金和电池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在中国投资建厂,成品或将于今年年底与我们见面。 研发团队由德国知名核物理和能源专家弗莱教授(Prof.Hartmut Frey)、德国大十字勋章获得者、工程科学院院士、自动化生产技术专家韦斯特坎贝尔教授(Prof.Engelbert Westkämper)和留德化工博士、石墨烯和新材料专家KangKai Ma领衔。 革新生产工艺,成本下降,普及指日可待 这款固态钠硫电池的革新之处远不止于其卓越的性能表现。其全自动连续生产工艺同样堪称业界翘楚。全程在全真空环境下进行,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的高度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效地压低了生产成本。以往,电动车常因高昂的电池成本而被视为高端消费品,但随着这种高效、低成本制造方式的应用,我们有理由期待电动车将迅速摆脱奢侈品的标签,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通大众唾手可得且经济实用的日常交通工具。 资源优势凸显,大规模量产前景广阔 固态钠硫电池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原材料的丰富性和低廉成本。钠元素在地球上储量丰富,开采难度相对较低,这为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钠硫电池的大规模量产,电动车的整体售价将进一步下探,从而加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步伐。此刻,我们似乎已经触摸到一个电动车无处不在、绿色出行蔚然成风的未来,它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产学研深度合作,中国成为创新实践舞台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德国科研团队已与中国的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筹建研发中心与试验产线。预计今年底,我们将亲眼目睹设备样机与电池样品的惊艳亮相,这一里程碑事件无疑将为固态钠硫电池的市场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一场新能源汽车“大革命”已经开启,一个崭新的电动车时代即将来临,彻底打破人们对电动车续航短、充电慢、价格高的固有认知,开启前所未有的绿色出行新篇章。 常常引发“爆燃火灾”的锂电池或将被淘汰退出市场,产业升级就在眼前。 来源:新中华报-中国红新闻 记者:华七妹 编辑:杜军亭 编审:臧振瑞 总编审:黄秀峰 电子信箱:xinhuatop@163.com 监督电话:18600170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