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勇做新时代“知青”,征服新的“北大荒”时间:2022-09-06 近日,笔者拜读了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作者用细腻却铿锵有力的笔触,带我走进了那个极特殊的年代,隔着时间的河流,深深被那群扎根北大荒,并把青春献给北大荒的知识青年所折服,他们用火热的激情、无价的青春与辛勤的汗水,在荒凉苦寒、人迹罕至的土地上,开疆扩土、播种希望。如今艰苦的岁月早已远去,但奋进征程中也有连续不断的新“北大荒”,乡村振兴战场就是其中一个,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青年干部,要勇做新时代的“知青”,以敏锐的政治觉悟、无私的奉献精神、坚毅的开拓勇气及无悔的职责坚守去谱写新的“北大荒”传奇。 坚定方向,砥砺前行。五十多年前,随着党中央的一声号召,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往了“可大有所为、能大有作为”的广袤农村,他们中的多数人是有着敏锐政治觉悟的时代弄潮儿,趁着时代东风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时代前沿,并义无反顾的砥砺前行,把青春华章写在了祖国大地,留下可歌可泣的激情燃烧岁月。今天,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上,青年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政策文件,深刻领会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总部署、总目标,理清思路方向,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梁晓声笔下的知青们,带着建设祖国边疆的炽热初心,轰轰烈烈地来到祖国边陲境地,将十年的青春与热血洒在松嫩平原,有的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回顾百年党史以及国家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无论任何时代,都有一群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默默付出、甘于奉献的同志。这种代代相传的奉献精神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传家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更应继承和发扬先辈和开拓者们的奉献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心态,牢记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殷切嘱托,埋头苦干实干,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才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彼时,青年们离开家乡,来到荒无人烟的东北边疆,靠着无与伦比的坚毅勇气,开垦荒地、挑战征服大自然,将荒地变成了肥沃的黑土地。今天,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青年干部应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深入基层一线,拿出“舍我其谁”的坚毅勇气,要用双脚丈量乡村广阔大地,在说“乡土话”、沾“泥土气”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用眼睛发现乡情乡貌,用耳朵倾听民情民意,努力从乡村的实际出发抓产业、引项目、拓资源、强发展,引领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奋力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书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便是暴风雪之夜,第一次领到枪去站岗的裴晓云,以神圣的责任感坚守岗位,直至在暴风雪中以身殉职,这表现的是艰苦环境中知识青年无怨无悔的职责坚守。如今的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青年干部要牢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自觉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牢靠、做扎实,努力在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乡村振兴赶考路上赢得群众的“好评”。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一个伟大战略,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主动响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把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扛起来,自觉当好“用知识哺育乡村、用青春报效国家”的新时代知识青年,以“千万青春留沃土,一泓碧水存山岳”的无怨无悔,与人民群众共奋进,凝心聚力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好图景变成现实。 作者│张燕 责编│张珺 主编│虎林 编审│ 杜宏伟 通联│xihuatop@163.com 监督电话:18600170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