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依法治国 >> 人民网:舆情不是敌情 广东台:将一直关注涉事干部工作去向
详细内容

人民网:舆情不是敌情 广东台:将一直关注涉事干部工作去向

时间:2023-10-10     作者:华七妹 来源:新中华报-中国红新闻【原创】


新中华报-中国红新闻讯(记者 华七妹)10月10日,深圳龙华街道重点区域整治办公室主任周斌抢夺扣押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摄像设备新闻上热搜。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周斌被停职,并启动问责程序。


26ab2ef75ec048b69b16e8becbd9db25.jpeg

通报二.jpg


但是,周斌道歉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其道歉态度引起广东台的强烈质疑。广东台发布视频评论称:将关注周斌同志的去向。


360截图20231010230958807.jpg

以下为广东台主持人张宇航视频转文字内容


龙华街道重点区域整治办公室主任周斌,你带着一大群街道的保安,公然抢夺我同事的摄像机,叫嚣着要让我们的女记者躺着出龙华,然后转头录这么一条道歉视频就结束了?口口声声诚挚道歉,各位观众,你们来看看这条视频里说话的姿态和语气,看诚挚吗?


这句话是不对的,比起你打官腔的低头道歉,说实话,大家还是更“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今天上午,我的同事今日关注记者黄明轩到深圳龙华区龙华街道采访电动自行车加装雨棚容易伤人的新闻内容,结果周斌主任突然冒出,直接抢走记者摄像机不予归还。记者上前索要,遭到一众保安的强行阻拦,还捂住记者镜头,要求不许拍他们领导的脸。哎,周斌主任说了,我就是不还给你,我是在替你保管,临走还不忘颐指气使,让记者赶紧把手机放下来,不许再拍了。


你一个龙华街道办的主任,你凭什么替我们保管广东台的财务啊?公然抢夺他人财物,你知不知道是什么罪行?你手里那机器市面价值将近3万块钱,我看你不是想要机器,你是想要一副银手镯啊,更过分的是,这名主任叫嚣着胆敢再拍,就让我们记者躺着出荣华。我看你是在外面儿活的太自由了,想体验一下高墙里的生活了是不是?我倒想看看你是怎么让我们这个躺出龙华的呀?你敢吗?一大群五大三粗老爷们儿欺负一名弱女子,你们算什么能耐?


这种事儿能发生在深圳市,我是万万没想到。我想请问一下龙华街道的各位领导干部,你们看到这一幕不觉得害怕、胆寒吗?网友评论,今天他敢抢记者摄像机,明天敢抢什么就说不定啊,你们听见人民群众的声音了吗?国家公务人员带着一大群保安阻挠记者采访,是吃了雄心豹子胆的,对吧?新闻记者拥有国家赋予的新闻采访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组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你们真就是目无法纪呀,还是平时就狂惯了呀?而且你听他那道歉呢?我们会继续支持媒体,你们是谁呀?明白了,那在工作岗位上,周斌主任的行为就代表了自己单位的行事作风和对待新闻媒体的态度,对吧?傲慢无礼、目无法纪呀!


龙华街道办发布的一个通告当中说了,对涉事人员已经停职处理,停职这是最基本的处理,这是处理的第一步,我们更关心的是停职之后周边的职务安排,我们也会一直关注着周斌同志日后的工作去向。


人民网批地方打压媒体,称“舆情不是敌情”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360截图20231010223453446.jpg


对领导干部而言,媒介素养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心态。有平等的心态,才不会有“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傲慢官腔;有尊重的心态,才不会有“没时间跟你闲扯”的敷衍轻慢;有开放的心态,面对监督才能正视问题而不是列“记者黑名单”;有坦诚的心态,遭遇批评才会反躬自省而不是“诽谤定罪”……说到底,媒介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


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事件时代。翻开报纸,转发微博,评论新闻……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华南虎”、“躲猫猫”、“钓鱼执法”、“宜黄强拆”,这些借助媒介迅速蹿红全国的符号提醒我们,今天,治理的方式和理念往往通过媒介呈现、传播甚至放大,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公开透明逐渐成为执政共识,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公民基本权利,我们看到,各级政府的媒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新闻发布制度日益完善,新闻发言人不断亮相,越来越多党政干部回复留言板、走进直播间,1700多个政府机构微博随时发布权威信息,各级领导干部面对聚光灯越来越自信自如,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


当然,变化是一个过程,在总体的发展进步中,一些地方在媒介应对上仍有诸多不足。或是忽视媒介,把媒介当做摆设,很少更新的“沉睡网站”体现媒介意识的淡薄。或是躲避媒介,“杞人忧钴”、“响水逃城”等事件,暴露引导手段的缺失。或是害怕媒介,断定媒介是“找事”的麻烦源,“封、捂、堵、压、瞒”五字诀时有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心态屡有所闻。或是滥用媒介,视之为文过饰非的工具,漠视民意,打压舆论,为某些地方和单位违规行为“背书”。


如果说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那么政府治理同样进入了2.0时代,从高音喇叭、报纸刊物的宣讲,变成了新闻发布、网络留言的互动。如果没有必要的媒介素养,没有回应关注的能力,只知打压甚至封堵,无疑会使“沟通”没有了“通”,只剩下一条无法跨越的“沟”。


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一时难堪,但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体察民情,保持头脑清醒,大有益处。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正如一位省委书记所言,“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转变,无论是解说政策、疏导情绪,还是沟通思想、促成共识,都需要媒体来主动设置议题,求同存异、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中Y领导强调媒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跟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


被各种信息和媒介包围的领导干部,亟需养成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学会“新闻执政”。否则,介入迟缓或干预不当,不仅可能“小事闹大,大事闹炸”,而且会消解改革发展共识,损耗政府“无形资产”。


对领导干部而言,媒介素养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心态。有平等的心态,才不会有“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傲慢官腔;有尊重的心态,才不会有“没时间跟你闲扯”的敷衍轻慢;有开放的心态,面对监督才能正视问题而不是列“记者黑名单”;有坦诚的心态,遭遇批评才会反躬自省而不是“诽谤定罪”……说到底,媒介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


新中华报资源战略合作咨询18600170631.jpg


新中华报(社)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